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电能替代,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争取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高到30%左右。
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电能替代,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争取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高到30%左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5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下一步,将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
我国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总额5863.3亿元,同比下降5.3%。
5月28日,2024年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在京召开,以“构筑电力诚信 提升行业新质 全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会议总结了2023年中电联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交流了电力行业信用实践及创新经验,部署安排了加强统筹规划协调、积极培育电力信用文化、要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持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提升信用服务能力,推动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4年5月6日至5月9日,美国电力及电网展览会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安纳海姆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此次展会的主题为“加速明日的电网”。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12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2023年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绿色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23年主要工程机械产品销量数据公布。
总体来看,2023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调整周期。展望2024年,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内需的持续增长,行业有望进入稳定恢复阶段。
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公布的12个品类销量中,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压路机、摊铺机等8类产品整体销量下滑,随车起重机、叉车、升降工作平台、高空作业车4类产品用笔2022年销量呈现增长。
据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电网线上用户数量已经突破3亿,更加智能高效的服务成了用户的新需求。为此,国家电网在江苏建设我国首个省级数字智慧电网,实现万亿量级电力大数据的融合贯通。这张数字智慧电网运用工业互联网、电力北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构建了一张一比一对应的全息虚拟电网,联通了电源、电网、用户等各环节,涵盖超过万亿量级的电力大数据信息,电网每1分钟的变化都会实时反映在数字智慧电网中。
国家电网表示,2024年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阿坝至成都东等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围绕数字化配电网、新型储能调节控制、车网互动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智化坚强电网示范工程,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0%,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57%。